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

〈給F.C.K.設計師的信〉


F.C.K.設計師:

 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先生實是枉費了先生一片苦心.自殺是一門學問,中學通識課缺少了自殺一環,已經失色不少.先生明察,知到通識課缺少 了訓練學生理性思考的課程,只妄顧地推行相對主義式的教學,令到學生變成了一條條小盲蟲.所以先生特意提醒老師應該從小就導學生各種自殺的方法,物理課教 跳樓,化學課教服毒,體育課教切腹,美術課教割脈,家政課教吸煤氣,再來秋季旅行齊齊學燒炭.辦教育的如果能教曉學生自殺的藝術,才是成功的表現.屈原投 汨自殺,我們還要訂立公眾假期記念他呢!

  F.C.K.錯的,不是鼓吹自殺,而是鼓吹錯誤的死因.「我憎自己」是死因中最低級趣味的.因這而死,會被人看不起.這樣死去,亳無新聞價 值,連頭版也上不了,死得不值.為了令學生死得夠「潮」,老師教得安心,家庭去得放心,建議F.C.K設計師可以參考以下的死因,重印T恤:

  第一句是一位中國老先生的設計:「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.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 and I want to die.」

  第二句是一位德國同學的設計:「夏綠蒂 and I want to die.」

  第三句是一位匈牙利詩人的設計:「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 and I want to die.」

  第四句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監事會主席先生與譚先生的設計:「望門投趾思張儉,直諫陳書愧杜根。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崑崙 and I want to die.」

  還有很多,不能盡錄.

  但請不要再考慮另外一些低級設計了,如「I htae meslyf, and I wnat to die」或者是「找僧目已,找相歹匕.」因為它們都不能表達設計師先生的先進意念.

  風采中學副校對你的不滿,請不要放在心上.梁孟鄰老師已經對他解釋了你的一片苦心.

 祝
暝目

顧客
劉凱豪啟
二零零年十月五日

(刊登於人民電台部落格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rhk_blog/
article?mid=92&next=26&l=f&fid=10

如要了解該事件,可到蘋果日報:(http://appledaily.atnext.com/template/apple/
art_main.cfm?iss_id=20060927&sec_id=4104&subsec_id=12731&art_id=6351777)

〈環保的道德真相〉


  在討論環境保護的課題中,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論証:倘若我們不保護環境,那我們將會面臨重大的損失。筆者想指出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夠全面的,因 為環保同時包括道德責任,這一點常常被忽略。人應如何對待大自然,不僅是一個經濟學問題。就算環保並不會帶來任何經濟利益,甚至環保可能會帶來經濟損失, 我們仍然有道德負任保護環境。
  例如全球暖化的問題上,我們往往把焦點放在水平線上升所帶來的損失,更準確點,我們只是著眼於經濟損失。大部分鼓吹控制海洋水平線的論據都是這樣:因為全球世界各地的核心商業地段,將會浸在水中.因此,倘若我們不想面臨這些損失,那我們便要保護環境。

  但這樣的想法並不能促使經濟學家或商人保護環境,因為就算現在的甲級商廈全被浸沒了,最多只會改變供求平衡,導致市場價格變動。被水浸沒的 地方因為賺錢能力下跌,租金也隨之然下跌。租戶將會搬到海拔更高的地區做生意。所謂巨大的經濟損失,亦會被其他的經濟活動抵消。新的行業將會出現,例如, 因為國金被浸,我們會有特色水底電影院及水底高級餐廳;因為高球會被浸,我們會有水底高球會;因為市區被浸,使潛水變得方便了,都市潛水會將會興起;因為 馬路被浸,車船合一的交通工具將會被大量生產,過去要駕車上班的,將來將駕潛水艇上班;水底屋將會成為香港特色,樓市交易因此興旺。或許以上的例子都只是 天馬行空的狂想,但筆者想証明,除非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,經濟活動並不會因為環境被破壞而停下。我們不能只片面地列出所謂水浸的損失去說服人環保。因為沒 人會坐以待斃,任由水浸了土地後,什麼也不做。以荷蘭作例,因為這個長期低於水平線的國家,他們建設水霸的科技是世界一流的,他們亦因此得到收益.因此如 果我們只是搬出金錢損失作理由,似乎不太充分說明為何我們要環保。

  或許有人會反對以上的說法犯了「破窗謬誤」,因為因水浸而出現的商業活動,只是補救性活動,所以整體的經濟利益依舊減少了。但筆者想論証 的,不是說破壞環境會帶來整體的經濟增長,而是以損害經濟作威嚇並不如我們所想那麼有力,因為該經濟損失並不會如我們現在所想那麼大。

  更加重要的一點,在經濟學中,並不會討論我們道德上應不應該破壞或保環境護。經濟學只會考慮效益的多寡。倘若某些經濟活動是無可被免地會破 壞自然,我們又以經濟學觀點作環保的宣傳技倆,那我們將會得出很一個古怪的結論。倘若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,那麼我們要繼續破壞環境,直到破壞環境後所 帶來的邊際負效益等如破壞環境所帶來的邊際正效益,即達致經濟學中著名的「巴列圖平衡」便可。換句話說,我們對環保的討論將會滑轉到,我們應該如何破壞地 球以得到邊際利潤收資平衡。

  環保並不單只是經濟活動。當我們說某些活動會「破壞」環境是不正確的,說某活動會「保護」環境是正確的,這已經包含了道德考慮。如果我們要 說服他人去保護環境,我們有需要同時指出環保是我們的道德義務,就算環保將會帶來經濟損失,我們也要實行。這就有如我們不應該殺人一樣。我們不會以效益角 度去考慮是否殺人。因為人有生存權 ,這不是效益推算後的結果;推行環保也該如此。

  因為地球上各生物物種必然要互相依賴,又必然要在良好的環境中才能生存和生活,所以「生物多樣性」及「良好的生態環境」本身就其內在價值, 這些價值不是經濟利潤可以替代的。如果我們破壞環境,就會連帶破壞這些有價值的東西。所以,作為生物圈中的成員,更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,理應有責任保護環 境,避免我們及其他物種受苦。

  道德規範具有普遍性。當我們不想自己受苦,而要求他人遵守「不應該使他人受苦」這規範。我們便有責任先要遵守這規範。或許有人會問為何道德 規範是這樣的。我們只要想一想電影<<強戰世界>>便可了解箇中道理 。即使外星生物比人類擁有更高的科技,我們也不會認為他們有權傷害人類及破壞我們居住的環境。同樣,雖然我們比其他動物更有智慧,但我們也沒有權使其他動 物因我們破壞環境的活動而受苦。釐清一點,「受苦」一詞,不單只是痛感上的意義,更帶有心理意義。正如電影<<黑俠>>中,雖然 主角不能感到痛楚,但他依然能感到苦楚。

  道德規範不能脫離人的實踐。因為我們是地球上最有能力去保護世界的物種,是最能成為道德施眾的物種。我們沒有理由責怪一隻獅子破壞環境,因 為獅子缺乏高層次的思考。獅子只能成為道德受者,不能是道德施者。但人類則不同,我們有高層次的思考能力,包括控制環境能力及自我反省能力。而且,人生在 世,我們比其他動植物需要更多資源才可以過一個有尊嚴的生活。我們是生物圈中最高的一層,亦是最依賴其他物種的生物。如果我們不肩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,我 們便有愧於大自然對我們的欣慰。中國的古代智慧「利用厚生」便說明了這點。古人做得到,活於現代的我們,擁有比古人更好條件的我們,更應該做得到。